从“治毒”到“治穷”| 脱贫路上的凉山布拖经验( 八 )

正在学习炒菜的村民 。 受访者供图

老师教的菜比较简单 , 多是易操作的川菜 , 青椒土豆丝、回锅肉、水煮鱼等 。 蒋聪最喜欢前两者 , 学会后 , 基本承包了家里的做饭任务 , 有时还会教妻子做菜 。

孔林波说 , 培训结束后 , 老师会组织简单的考试:焊工学员要能焊桌腿或焊出某个指定形状 , 比如三角形;厨师学员则要完成老师指定的菜式 。 学员一旦通过考试 , 就能得到政府聘请的培训公司发出的考试资格证明 。

“像做饭 , 学员结业后离大饭店厨师肯定还有距离 , 但在小饭馆当个厨子或开个夫妻店还是可以的 。 ”孔林波说 。

从学徒到老师

据布拖县公安局工作人员介绍 , 布拖是劳务输出大县 , 各乡镇都与外地企业有合作关系 , 如果企业有用工需求 , 镇政府就会推荐人员外出务工 。 舟山的船厂需要焊工 , 蒋聪正好符合要求 , 技能培训结束后不久 , 便被镇政府推荐过去 。

2017年夏天 , 蒋聪刚刚来到舟山 , 第一个月的工资就达到了5000元;两三个月后 , 工资涨到了六七千 。 那年11月彝历新年时 , 他回到布拖 , 除了买给孩子的衣服、玩具 , 还带回了上万元存款 。

2018年8月 , 从强戒所回家的5个月后 , 林勇也离开布拖到山东潍坊打工 。


从“治毒”到“治穷”| 脱贫路上的凉山布拖经验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如今 , 林勇家已经住上了新房子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桂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