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毒”到“治穷”| 脱贫路上的凉山布拖经验( 六 )

戒毒康复人员在布拖县绿色家园的桃林里劳动 。 受访者供图

布拖县委禁毒办主任、县公安局政委王涛说 , 除了种植桃树 , “绿色家园”还与一家蓝莓基地、一家科技公司达成合作 。 戒毒康复人员可以为蓝莓基地提供劳务输出服务、为科技公司加工金属线圈 , 按劳动天数计酬或计件拿钱 。 “现在绿色家园开园不久 , 旁边还在建一些配套设施 。 项目承包给了建筑公司 , 但公司反过来聘请戒毒康复人员参与施工 , 他们也可以获得相应收入 。 ”

王涛算过一笔账 , 各种工作加起来 , 每名戒毒康复人员每月至少能收入1500元 。 除去每个月必需的生活费400元 , 每人每月至少能存下一千多元 。

依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阐述的脱贫标准 , 到2020年 , 贫困户脱贫要做到年收入4000元左右 , “不愁吃、不愁穿 , 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 。 按照这个标准 , 绿色家园的戒毒康复人员都能脱贫 。

28岁的王格也在绿色家园康复就业 , 他住在6人一间的集体宿舍里 , 干净整洁 。 他的愿望是在这里学习种植和修房子的技术 , 将来自己回家后可以种植经济作物 , 或去工地打小工 , “一天就能挣到上百块” 。

学焊接 , 学做饭

与王格不同 , 蒋聪没有选择绿色家园 。 2017年2月两年强戒期满后 , 他回到了距布拖县城约3公里的家中 。

在这间约3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 , 生活着他的父母妻儿 。 除了床和柜子 , 家里仅有几个板凳 , 几乎没有电器 。

看到村里有人盖了新房 , 蒋聪也想找个挣钱的生计 , 攒钱盖房 。 但他只上过小学 , 又不会什么技术 , 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 。

他还记得强制戒毒前 , 自己曾和几个村民到新疆收棉花 。 棉花长在一望无边的沙漠里 , 土地干得发硬 。 蒋聪戴着手套 , 把一朵朵棉花摘到随身携带的筐子里 , 每斤能挣9毛钱 。 在烈日下暴晒一天 , 只有四五十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