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 , \"电车眩晕症\"成为困扰众多用户的难题 。 这种由视觉与前庭系统感知冲突引发的生理反应 , 在频繁加减速、复杂弯道等场景下尤为明显 。
而当雷军宣布小米YU7通过 \"晕车舒缓模式\" 将晕车发生率降低51%时 , 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 \"技术路径之争\" , 究竟是依赖算法补偿的智能方案 , 还是深耕机械调校的传统底蕴更能解决晕车问题呢?
带着这个疑问 , 我们于近日参与了一场堪称 \"电车抗晕奥运会\" 的专业测试 , 见证了东风本田 S7、特斯拉 Model Y、极氪 7X 三款主流纯电 SUV 的终极对决 。 那么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谁才是“抗晕”之王吧!
实测见真章
在本次活动 , 测试团队将战场设在专业试驾基地 , 模拟城市拥堵、山路弯道、非铺装路面等典型场景 。 碎石路颠簸如同按摩椅发狂 , 连续减速带化身腰椎粉碎机 , S形弯道与急加减速编织成晕车者的噩梦地图 。 更有反重力摆件疯狂摇摆、水画布泼墨成灾、钢管风铃奏响刺耳交响的趣味测试 , 这些看似有趣的道具 , 实则是车辆稳定性的照妖镜 。
其中当车辆以 20km/h 通过碎石路面时 , 特斯拉 Model Y和极氪 7X并不是太从容 , 前者的空气悬架虽能过滤大部分冲击 , 但车身出现明显横向摆动 , 后者的 CDC 减震器在连续减速带测试中表现出较强韧性 , 但后排乘客反馈 \"余震感明显\" 。 反观东风本田S7 , 凭借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结构 , 配合ADS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的毫秒级阻尼调节 , 车内震感十分轻微 , 其表现甚至不逊色于奔驰 S 级 , 其精密的机械调校功底可见一斑 。
【主流纯电SUV大比拼,谁能通过“电车眩晕症”大考验?】
而当三车进行加速测试时 , 特斯拉Model Y的瞬间扭矩释放 , 部分试驾车内出现\"头晕前兆\";极氪 7X 的动力输出虽更线性 , 但能量回收系统在减速时产生明显拖拽感 。 而 S7 通过同源双电机的扭矩矢量控制 , 将加速 G 值曲线优化为正弦波形态 , 试乘员反馈 \"加速过程如同呼吸般自然\" 。
最终在专业仪器检测下 , S7的加速度变化率最低 , 角速度波动最平缓 。 数据不会说谎 , 看来传统车企的机械底蕴 , 才是对抗眩晕的终极武器!
零晕感背后的技术密码
在综合体验后 , 个人认为东风本田 S7 的惊艳表现 , 源自其五位一体的防晕体系 , 这既是本田技术沉淀的结晶 , 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 。
先说动力输出 , 传统电动车的突兀推背感 , 本质是动力响应与人体感知的时间差 。 不同于新势力追求狂暴加速 , S7采用同源双电机系统 , 从踩下电门到动力释放仅需0.3秒 , 扭矩输出如丝绸般顺滑 。 工程师刻意抑制初段爆发力 , 让加速度曲线如深呼吸般平缓上升 。 试驾过程中 , 即使急加速超车 , 后排乘客也仅感受到轻微后仰 , 而非传统电车的 \"被踹感\" 。
其次是制动黑科技 , FCD 制动感知系统堪称 S7 的 \"智能刹车管家\" , 其通过毫米波雷达预判制动需求 , 在紧急制动时自动调整制动力分配 , 将传统电动车\"撞墙式\"制动转化为阶梯式减速 。 这种调校水平 , 甚至超越了部分豪华品牌燃油车 。
再者是底盘架构 ,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本是豪华车标配 , 但东风本田 S7却跨级拥有 , 同时50:50 前后轴荷比更是赋予了该车卓越的动态平衡性 。 车辆在加速、减速和转弯时 , 四个车轮可保持较高的抓地力 , 车身姿态更加平稳 , 有效降低了因车辆失衡而导致的晕车感 。
此外还有减震系统 , 该车所匹配的ADS 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堪称路面状况的 \"实时翻译官\" , 其通过多颗传感器扫描路况 , 每 0.002 秒调整一次阻尼系数 。 在通过井盖等突兀障碍时 , 系统自动切换至 \"柔和模式\" , 将传递至座舱的振动能量衰减 70%;而在高速弯道中 , 该系统又能迅速切换至 \"运动模式\" , 提供更强的侧向支撑 。 这种智能调节能力 , 使 S7 总能在舒适性与操控性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点 。
最后还有不得不提的优质座椅设计 , 该车的零压感头等舱座椅不只是舒适装备 , 更是抗晕车最后防线 。 座椅的三层填充结构更是暗藏玄机 , 表层的抗菌抗病毒面料提供卫生保障 , 中层的记忆棉精准贴合人体曲线 , 底层的高弹海绵则有效吸收路面振动 。 不过个人看来 , 抗菌面料在此刻显得多余 , 因为乘客根本不会晕到呕吐 。
车叔总结
通过这场别开生面的晕车测试 ,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 即在电动化浪潮中 , 传统车企的机械调校经验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 而S7 的表现便印证了本田工程师的坚持 , 通过悬架优化、动力响应调校等硬功夫实现的稳定性 , 比单纯依赖算法补偿更具普适性 。 或许这正如湖南大学丁飞副教授所言:\"从源头上减少感知冲突 , 比事后补偿更能从根本上解决晕车问题\" 。
- 中型SUV售价不足15万起,配激光雷达+800V架构,增程/纯电双动力
- 7万出头买大空间SUV!这几款车颜值在线,降价后更香了
- 全新纯电MPV奔驰VLE曝光,侧滑门+8座布局,2026年中国投产
- 全系配2.0T+爱信8AT,这款紧凑型SUV的实力到底有多硬
- 奇瑞全新SUV现身,或命名为“瑞虎7L”,内/外设计同步瑞虎8 PLUS
- 越级满配!轴距近3米SUV 14.98万起售
- “被忽视”的理想家用SUV王者!大7座奶爸车,从11万多降到8万多
- 奔驰纯电CLA实车现身,大过A级+无框车门,配三联屏+续航866km
- 仰望U8L鼎世版内饰曝光,定位6座百万级SUV,第二排配备零重力座椅
- 雷神超级电混SUV,续航超1400km,仅售7万多,还要啥宋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