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深爱的你 还认识我吗?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个问号探秘 生离苦于死别……( 八 )


宋伟宏说:“打麻将也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 , 但我不是说支持大家都去打麻将 , 我的意思是只要能够帮助大脑活动 , 比如打扑克牌、打麻将、看报纸、看书都是可以的 。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社会交流 。 建议老年人不要独居 , 要给老人建立他们自己的社群 , 这个社群不是指虚拟的网络社群 , 而是实实在在让他们有一个社会交流的渠道 , 这样不会孤独 , 同时对大脑也能进行有效的锻炼活动 。 ”
阿尔茨海默病
从发病到离世平均仅7年
在出现症状前5-20年
大脑已经开始病变了
阿尔茨海默病最典型的症状 , 就是大脑里出现两个标志性病理特征:一个是Aβ蛋白酶沉积形成的老年斑 , 还有一个是Tau蛋白过度磷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 一些看似健康的人 , 什么典型症状都没有 , 但其实大脑里已经出现了病变 。
宋伟宏说 , 大脑里发生的病理变化 , 是在出现症状之前的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就开始启动了 。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5到20年 , 但遗憾的是 , 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检测:到底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 。
据国外数据统计 , 阿尔茨海默病从确诊到病逝 , 平均病程时间是7年左右 。 当然 , 这个也和后期的治疗和照护有很大关系 , 如果后期照护得好一点 , 可能会发展得慢一点 , 如果不重视任其发展 , 就会进展得很快 。 但不管怎样 , 它本身的病程还是不受干预地往下走 , 无法停止和逆转 。
三四十岁时怎么才能知道
退休后会不会得老年痴呆?
这是攻克阿尔茨海默病
最重要也是最大难点
宋伟宏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已经30多年 。 近年来 , 无论国内外 , 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非常明显 , 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逐年增多 , 社会大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 普通老百姓对这个疾病也更关注了 。 这也意味着 , 攻克阿尔茨海默病迫在眉睫 。
但这一路走来 , 宋伟宏也时常感觉到非常无助 。 “在攻克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中 , 我认为最大的困难 , 是找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 ”
所谓的早期诊断指标 , 就是如何能在患病的前二三十年甚至更早的时候 , 就能通过相关检测 , 提示未来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 。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前做准备 , 降低危险因素 , 尽早预防 。 另一方面 , 精准找到这部分人群 , 可以为临床药物研究提供一个精准有效的群体 。
“过去近20年里 ,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实验一直失败的很大原因之一 , 是因为我们临床药物实验的对象 , 基本都是那些已经出现症状的病人 , 他们的脑细胞已经开始死亡了 , 要通过治疗 , 让这些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再重新复活 , 难度可想而知 。 所以 , 如果能精准找出患病的潜在人群 , 在他们没有发病之前或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进行干预 , 就能做到延缓疾病甚至逆转 。 ”
“而要找到早期的诊断指标 , 这实际上就涉及另外一个更大的困难 , 就是要找到真正的发病机制 。 因为只有找到了发病机制 , 我们才能找到有效的靶点作为诊断指标 , 针对靶点进行药物研发 , 这也是阿尔茨海默病靶向治疗的关键 。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细胞
为什么大量死亡?
解开谜底最终需要人脑库
大脑不能像其他器官一样 , 可以切开直观地看到它的组织结构 , 目前我们还做不到 。 也正是这一点 , 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
宋伟宏在回国前 , 曾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 任UBC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 , 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 同时也兼脑库主任 。
“对攻克阿尔茨海默病 , 捐献大脑是非常重要的 。 只有捐献大脑以后 , 我们才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大脑里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 从而更好地对疾病进行研究 。
“我相信 ,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观念转变 , 会有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属愿意将大脑捐献出来 , 为科学研究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