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 八 )


当务之急 , 还要对设备进行通信规格改造 , 统一架构 。 应加快标准制定 , 开发针对不同通信规格的数据进行转换的软件系统 。 加快制定信息安全配套措施 。 鼓励开展企业间数据共享研究;在划分竞争、协调领域的基础上 , 通过建立基础数据公共平台、引进信息交易机制 , 实现基础信息共享 。 此外 , 要加强教育培训 , 建立强大的人才储备机制 。 由政府出资在公共实训基地等机构开设在线免费课程 , 邀请有实力的企业承担课件、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及运营管理 。 对于紧缺人才 , 设置国家项目 , 采取产学研结合形式进行培养 。 比如 , 从计算机科学、信息通信、工程领域选拔优秀研究生 , 由大学、科研机构和IT企业派遣教师对其进行专业指导 。 政府提供资金资助 , 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教学大纲 。
从企业角度来讲 , 要以智能工厂为终极目标 , 逐步提高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 。 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 , 是信息物理系统(CPS) 。 它由能够互联、互通信息 , 发出指令并进行控制的智能生产设备构成 。 因此 , 首先应该对生产制造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 , 达到产品性能先进、品质稳定、成本低、交货期短的水平 。 在这个基础上 , 运用数字技术对设备进行自动化、网络化升级 , 做到实时生产、稳定运行、及时更新 。 其次 , 应该引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 整合生产控制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 逐步实现生产链最优化联接 。 现在国际上有很多成熟的软件 , 可以直接引进全套系统 , 或者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开发 , 这将会减少成本 , 有利于快速推进流程设计的统一化 。 另外 , 应该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 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效率、明确新产品开发目标、加强售后服务等方面获取效益 。 再者 , 随着设备自动化升级、智能制造系统引进 , 要加快培养从事智能设备的编程建模、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 以及既有设计、制造知识 , 又懂数据分析 , 还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与智能设备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采取标准化训练、多岗位锻炼与跨部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 提高员工适应数字技术的能力 。
在数字技术时代 , 自动化应用推动劳动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 并由此引起职业及就业结构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我们还必须在教育、劳动就业各方面做好准备 , 借助数字技术发展机遇 , 促进劳动者实现劳动技能转型 , 提升劳动价值 。 首先 , 应该在初等教育阶段引进计算机编程等数字技术教育 , 尽早让青少年接触数字技术 , 养成适应数字技术的逻辑判断能力 。 在高等教育阶段所有专业应开设或加强数据分析教育 。 其次 , 应该集中企业、大学和政府力量 , 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方式 , 通过产学合作研究、中长期研究实习等形式 , 培养紧缺技术人才 。 借鉴德国、日本的做法 , 企业直接参与在校研究生教育 , 获取优先选拔学生入职企业的权利 。 而国家则应根据技术发展以及劳动市场供求状况 , 设定人才培养项目 , 企业编制专用教材并派专家与大学一起给学生授课 。 学生向国家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 批准后可获得国家资助 。 同时 , 国家也可对大学和企业给予劳务费补贴 。 再者 , 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与服务中的作用 。 增加数字技术职业的培训种类 , 同时废除不需要的职业培训 。 加强人才服务与产业需求对接 , 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 设立劳动力转移支付专项基金 , 用于再就业员工的求职、培训活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