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梳理了一遍建国后的国产战争片,终于明白管虎为何不行了( 二 )
1956年的《上甘岭》 。
1964年的《英雄儿女》等等 。
这个时代的中国因为刚建国不久 , 同时和周边国家打过正义战争 。
当时整个人民的文化思潮与当时社会的状态 , 可谓是高度融合 。
比如我们看《上甘岭》里王兰听说连长见过主席 。
那个眼睛里是真的有光的 , 那种建设新中国的精神是贯彻到骨子里的 。
同时 , 那些拍电影的导演和主创团队 , 不但有官方部门的主导 , 而且有大量真正从战场下来的军人参与 。
所以在战争片的各种真实性细节上面 。
绝对没有《八佰》和《金刚川》都属于演义的东西 。
不但在真实性上很高 , 而且合理的艺术化也能使观众信服 。
当然 , 缺点是当时的电影技术不行 , 涉及到的战争场面肯定不及现代电影工业的还原了 。
总而言之 , 当时的战争片拍得非常不错 。
而且不止涉及“抗美援朝”的战争片 , 表现其它战争的电影也是如此 。
2、巅峰期“反战与又红又专”的并驾齐驱
1978年——2000年左右为止
78年之前十年战争电影的发展遭遇到停滞 。
原因相信大家也都懂 。
1978年过后 , 中国正式打开了国门 。
同时因为国家的关系 , 先是“中美蜜月期”又是“中日蜜月期” 。
又因为之前十来年的历史 , 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思潮 。
众所周知 , 是“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天下 。
当时文化圈和电影圈的人 , 深深受到了美国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
但是——
78年后的开放是一个过程 , 不是打开门瞬间就这样了 。
它持续了几个阶段 , 时间可以说很长 。
张艺谋 , 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在80年代中后期才崛起 。
他们是“伤痕文学”的主力 , 而且后面第六代大导演也深受影响 。
同时因为这个影响 , 这是第六代和第五代导演拍的战争片 , 为何纠结和思想表达“正不正”的根本原因 。
第五代大导演电影艺术 , “伤痕文学”的各种反思是主流 。
所以 , 我们也有了很多反思民族性、反思战争与个人的战争片 。
第五代导演因为时代背景 , 与当时还是“国营”制度下的关系 。
他们拍的战争片还是不错的 。
虽然也有“反思”的东西 , 但在民族与战争的处理是很深刻的 。
比如有些寓言气质的《一个和八个》 。
比如陈凯歌之前的名作《黄土地》(虽然不算战争片) 。
同时 , 还有姜文导演的经典《鬼子来了》 。
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看 , 这些电影有些表达未必也就“屁股正了” 。
但是这些电影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 , 还是中国艺术电影的一个高峰 。
前面说过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
1978年开放过后 , 80年代初是第三代 , 第四代导演的天下 。
这些导演拍的战争片 , 战争细节和思想表达非但没有问题 。
同时各方面并不比第五代导演 , 拍摄的“反思民族和战争”的电影差了 。
比如1985年 , 谢晋导演的《高山下的花环》 。
同时之前那种官方部门主导 , 真正让军人参演的“主旋律”战争片 , 同样没有落下也拍得很好 。
比如1991年、1992年上映的《大决战三部曲》 。
同时 , 第五代大导演也不只是有“反思”的 , 继承时代精神的导演也有很多 。
最经典的作品 , 伯光君认为应该是不是战争片 , 却把时代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的
——1999年 , 陈国星导演的《横空出世》 。
另外 , 在“伤痕文学”反战思想 , 与时代精神继承最好的国产战争片 。
伯光君认为是同属第五代大导演 , 冯小宁导演的《战争三部曲》 。
《红河谷》《紫日》《黄河绝恋》
三部战争片不是过去意义的宏观叙事 , 而是以个人命运在大时代下的遭遇 。
从而映射个人 , 中华民族 , 中国近代几次遭遇侵略人民的悲惨遭遇 , 抗争下如何找到信仰的过程 。
- 与《寄生虫》相比,她的两部电影更令人惊叹
- 冯巩63岁生日低调,只吃铁锅炖!贾玲却忙着宣传华仔电影
- 香港电影,周润发,刘德华|周润发的一部丰碑之作,周星驰和刘德华望尘莫及,原因是什么
- 《爵迹3》可以安排了!电影《冷血狂宴》播放量超5千万,小四笑了
- 电影,木村拓哉|日本经典科幻大片《宇宙战舰大和号》,木村拓哉大神演绎超级英雄
- 电影|国内首部以盐业为主题的电影《盐诺》演员海选开始了
- 刘诗诗要靠奇装异服博眼球?这么想的人,怕是没看过这部电影
- 眼球“欺骗”了大脑,3D电影并不适合所有人
- 最经典的配角,演的比主角还好,比成龙李连杰都经典
- 她被王晶发掘时读大二,拍3部电影捞金26亿,现成“最美晶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