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抑郁症患者回归社会的价值贡献远大于带病生存( 二 )


社会功能恢复后的社会贡献值更大
抑郁症的治疗之所以强调社会功能的恢复 , 原因在于因抑郁症造成误工和工作效率低下带来的损失比疾病本身的治疗负担更大 。 据估计 , 全国每年损失494亿元人民币的误工费、医疗费和其他费用 。 WHO调研发现 , 在抑郁症治疗方面每投入1美元 , 可在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方面得到4美元的回报 。
药品的卫生经济学价值需要综合考虑多方指标 , 比如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结局、成本生活质量等 , 目前医学方面社会经济学指标的使用或研究相对不足 , 难以评价一个药物的综合价值 。 在王小平教授看来 , 创新药表面看费用偏高 , 但它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并减少自杀率 , 其综合获益可能更高 。 集采也好 , 医保谈判也罢 , 均需用精确指标来权衡 , 既要降低虚高的药价 , 也要保障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 任何医学干预都应站在患者角度考虑其成本效益;且新药使用量越大 , 边际成本越低 , 这是良性循环 。 马现仓教授分析 ,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讲 , 不能仅看医保前期支付了多少 , 而要看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后能为社会贡献多少价值 。 若患者不回归社会 , 其社会贡献基本为0 , 社会反而要从其他方面为其提供保障 。 像伏硫西汀这类新药上市时间短 , 因未进医保导致患者需求被抑制 , 建议相关部门强化综合评价及优化准入决策让更多患者获益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