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志|问世间情为何物4 如果没有一位好老婆, 陶渊明如何能隐居下去
难得有佳偶,我耕侬插田。
文章插图
身隐山园地,心性向自然。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年轻时也曾慷慨激昂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随着世风日下,战乱频仍,仕途不顺,渐渐地: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名将檀道济曾去拜访他,赠以酒肉,陶渊明坚辞不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令世人肃然起敬。其爱情观也随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一样,经过起伏。
文章插图
陶渊明曾写过《闲情赋》,跟曹植一样,极尽赞美之词,描写心中女神模样:夫何飘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他希望的爱人如无暇美玉,表里如一、品德高尚。随着时间和世道的转变,陶渊明已没有了追求世俗的观念,在爱情方面,也变得淡泊寡欲,只希望: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有人陪自己平平淡淡过一生,足矣。
文章插图
陶渊明一生娶妻3室。前两位都很早离世。三十而有室,始室丧其偏。三十岁左右,刚结婚不久,妻子就死了。过了几年,又续了一位妻子,有了4个孩子,家庭和美。然而好景不长,41岁时,第二任妻子也过世了。陶渊明的第三个夫人姓翟,比陶渊明小一轮,身体结实,贤惠能干,吃苦耐劳,与陶渊明志趣相投,很合得来。“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陶渊明在《咏贫士》其七中写道: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借古代贫士黄子廉之事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了对妻子的一种感激。
文章插图
隐士独隐好办,举家而隐就比较困难。陶渊明能够有一位贤妻陪伴,不失为隐者之幸事。不禁想起80年代的北大骄子王青松,和妻子隐居深山30年,志同道合,清心寡欲,简简单单,感受自然,不失为人生之崇高境界。
文章插图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萧炎|斗破苍穹:炎盟内部有问题,乌镇、柳昌登场,萧炎亲自出马
- 黄芽|四川4大“无名茶”,在当地口碑一流,奈何走出蜀地却无人问津?
- 哥伦比亚大学|新书架丨《孤独:一个社会问题》:孤独是什么?孤独有多盛行?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四:王战:“汤因比之说”对当前有何启示?|东西问 | 文化
- 青岛|举报更精准,青岛城管问题“微信有奖随手拍”活动全新升级
- 白鹿原|天天娱评│《人世间》,普通人跨越平凡的喜怒哀乐
- 北市|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 法国|图说|《小王子》问世80周年,数十个国家不同版本的“小王子”在法国巴黎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