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中国人的早餐,真的没营养吗?( 二 )
人们常常把一些听起来很感人实际上没屁用的话称之为“心灵鸡汤” , 这个比喻也暗示了汤们的处境 , 它们尝起来很鲜美 , 但也仅此而已 。
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但即使经过长时间炖煮 , 也只有极少数能溶解到汤中 , 大多数蛋白质依然留在原料中 。 喝汤弃肉 , 如买椟还珠 。
骨头汤补钙就更不靠谱了:骨头中的钙以不可溶的结晶形式存在 , 煮到天荒地老 , 不如去喝一杯牛奶 。
当然 , 并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如此顽固 , 有一种就很热心地混进了汤水之中:脂肪 。
经过沸水的加热 , 脂肪在汤中乳化 , 悬浮的液滴使汤汁呈现出了乳白的色泽与浓稠的口感——这才是汤让人欲罢不能的秘密 。 小肥羊、老母鸡、大骨浓汤 , 更高的脂肪含量 , 带来了更迷人的风味 。
俗话说 , 热爱喝汤的人 , 一般都热爱生活 。 但是天天喝汤的生活 , 含油量真的也很高……
小心未老先油腻 。
当我们在说“营养”的时候 , 我们在说什么《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经提到 , 《舌尖》中收视率最高的片段 , 分别是油脂类食物、面食 , 以及包裹油脂的面食 。
这些食物的共同点就是高热量 。
如果认真观察 , 我们就可以发现 , 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营养食物” , 通常都热量爆表:
中国人最推崇的养胃白粥 , 除了水之外基本都是糊化的淀粉;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 , 饥馑是如影随形的记忆 。 在果腹都成问题的时候 , 热量自然就是唯一的“营养” 。 吃不起肉蛋奶的年代 , 一碗红糖水或者鸡汤带来的热量和幸福感 , 恐怕是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的 。
补血益气的红糖 , 只是白砂糖未经脱色精加工之前的产品 , 96%的成分为蔗糖;
滋补圣品蜂蜜 , 80%的含量是葡萄糖和果糖 , 其余的主要是水;
号称能补脑的“X个核桃” , 配料表中核桃的添加量还没有白砂糖多……
对脂肪和糖的偏爱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本能 , 能让人迅速找到能量密度最高的食物 , 在匮乏的年代 , 这是一种生存优势——在今天则可能完全相反 。 那些“滋补”的食品 , 开始扮演起反派角色 。
脂肪和糖正在成为甜美的陷阱 。 化学家们发现 , 美味食物能带给人类的快乐 , 和毒品令人上瘾的机制是类似的 。 人天性爱甜 , 糖分是天然又合法的“毒品” , 而脂肪的参与 , 让甜味变得更柔和 , 更不易察觉 。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 “吃糠咽菜”是一种穷苦的生活方式 , 条件好了 , 当然要吃精制米面 。
于是 , 富裕起来的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发病大国: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 , 中国约有 1.1 亿糖尿病患者 , 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 这与我们对高碳水食物的热爱分不开 。
而红糖、蜂蜜的主要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都属于“游离糖” , 按照世卫组织的意见 ,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 , 都“强烈建议”将游离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内 , 能控制在5%以内最好 。 一旦游离糖占据总能量摄入的5%以上 , 将会显著提高龋齿和肥胖的风险 。
而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 , 相信已无须赘述 。
而鲜美的汤汁不仅包含大量脂肪 , 还意味着超量的钠 , 这些钠来自食盐 。 中餐本就以重油盐的风格闻名 , 煲汤若想美味 , 更需下重手 。
根据研究 , 中国人的钠摄入量达到了 4.1 克/天 , 已经达到推荐量的两倍 。
过量的盐摄入同样是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 根据柳叶刀的调查 , 中国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面临高血压的威胁 , 高达 9.5% 的心血管代谢死亡与盐摄入过多相关 。
目前 , 70 岁以下人群中 , 近 30% 的致命性中风和高钠摄入有关 。 而中风 , 是中国人目前的头号死亡原因 , 高于癌症 。
- 菜谱中国仿400次抹茶奶茶的做法 步骤
- 【翡翠】那么薄也敢说玻璃种翡翠,薄的玻璃种一定是故意切出来坑人的吗?
- 【溧阳】太惊艳了!《中国旅游报》这样盛赞溧阳的“绿色作品”
- 陕西■陕西700年古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极具传奇却名气不大,原汁原味
- 『』中国吃货终于败了,这种入侵鱼类目前已经泛滥,吃货们也难以对付
- 『旅行』中国最慢的高速公路,沿途风景太美,舍不得踩油门
- 叉烧@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
- 『湖南』中国最贵辣椒,价格是普通辣椒的75倍,这点优势秒杀其他辣椒
- 筷子中国大自然的赏赐,这三样东西你吃过吗
- 中式别墅■220㎡新中式别墅,择一雅居,岁月静好,这是现代人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