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输液瓶上写着别人的名字……,患者输中药注射液死亡( 二 )


其中重度的定义包括造成患者短暂损害 , 需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7d以上) , 或造成患者系统或器官永久性损害 , 以及对生命有危胁(如窒息、休克、昏迷、紫绀等需急救的症状)或死亡 。
【『医学界』输液瓶上写着别人的名字……,患者输中药注射液死亡】这项研究也同样指出红花黄色素发生ADR的时间短 , 56.25%的患者ADR发生时间在5-30min 。
同时 , 该研究还指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占比(24.39%)显著高于注射液红花黄色素(0.82%) 。
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
从药物组成上看 , 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产品是提取混合物 , 所含成分尚不完全清楚 。 以另一种也以红花提取注射液为例——红花注射液 , 由红花一味药物提取制成 , 但其已知有效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红花醌苷、红花素、新红花苷 。
也就是说 , 即使是由一种药材组成的中药注射剂 , 往往也含有多种成分 。 该注射剂曾多次在食药监总局的通报名单中出现 , 2013年 , 红花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引起食药监总局的警惕 。
在制药业内人士看来 , 中药注射剂直接把几十种甚至数百种成分不明的中草药都打到血管里 , 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都是很难控制的 。
2017版医保目录更对中药注射剂采取了限制措施 。 在进入目录的49个中药注射剂中 , 有39个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 占比高达80%;而在受限品种里 , 26个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 换句话说 , 就是原来的中药注射剂使用大户——基层医院——不能使用中药注射剂 。
其中 , 就有红花注射液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并有急救抢救临床证据的患者使用 。
『医学界』输液瓶上写着别人的名字……,患者输中药注射液死亡
文章图片
此举背后的逻辑是 , 基层医疗机构若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出问题 , 往往不会正确开展抢救 。
可惜的是 , 在26个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中药注射剂中 , 并没有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 可以肯定说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隐患 。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显示 , 中国许多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已经减少使用或者基本不使用中药注射剂 , 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灾区(具体原因很复杂 , 大家可以去查查红花黄色素的价格 , 可能说明一点问题) 。
笔者想说的是 , 中药注射剂在未科学评价前 , 临床还是建议谨慎使用 , 能不用就不要用 , 避免悲剧发生!
参考文献:
[1]顾云霞 , 朱东梅 , 王建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业》[J].2013年2月5日第22卷第3期Vo1.22 , No.3 , February5 , 2013
[2]李学林 , 崔冠楠 , 崔瑛.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基本药物应用》[J].2015年第26卷第6期
来源:“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溪子
责任编辑:郑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