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短视频 水果
后来不知道哪个大神研究出了水果塔 , 像堆积木一样把水果垒成小山 。
后来这个秘技被天涯、贴吧的网友逐渐传开 , 去必胜客叠水果塔成了风靡一时的热门项目 。
当时大家对于这种行为艺术的看法和对如今这批X元吃垮海底捞的风气类似 。
虽然觉得有点丢人 , 但毕竟是在秩序允许的范围内 , 没有理由制止 。
后来这些水果塔越堆越高 , 从原来的五六层 , 堆到了后来的八九层、十几层 。
越累越高的水果塔 , 大大延长了顾客的平均用餐时间 。 而且为了让水果塔足够稳定 , 大家会大量堆叠黄瓜之类的水果 , 这些水果最后大多会被浪费 。
必胜客在沙拉吧这条支线业务上的成本消耗越来越大 。
2009年 , 自助沙拉从必胜客的菜单上消失 , 网传是被“吃垮”的 。
必胜客搞自助、海底捞提供免费食物 , 本意当然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种自己能薅到羊毛的幻觉 。
那些利用规则钻空子的行为 , 也必然在他们营销策略的考量之内 。
但把赌注压在消费者都是“体面的大多数”上 , 并不靠谱 。
海底捞也不是第一回面对这样的情况了 。
今年3月 , 有网友发现海底捞的牛肉粒被替换成了一种大豆素肉制品 。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大量爱牛肉粒人士的哀嚎 。
后来根据媒体的采访得知 , 海底捞之所以做出这项变动 , 主要是因为之前很多顾客将牛肉粒小料当作菜品无限制使用 , 造成了浪费 。
味伴侣登场之后 , 牛肉粒虽然没有消失 , 但上海的几家海底捞门店已经开始试行将其列入菜品菜单 , 以0.8元/50g的价格单独供应 。
在海底捞们的盘算中 , 各种服务应该是设置给体面的顾客的 。
但没想到在真正的实践中 , 那些不体面的人声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 。
当年 , 京东宣布取消电子产品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 也是因为有大量买家利用这条规则 , 购买电子产品后使用七天再恶意退货 。
参与者同样认为自己是合理利用了规则而得意洋洋 。
后来随着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 , 很多被退货的卖家只能把这些商品再次包装后接着卖 , 导致京东一度被网友称为“二手东” 。
再有弹性的服务都是有底线的 , 不断地纵容少数人试探底线 , 必然会导致底线越来越低 。
低价吃海底捞做法 , 此时的确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自嗨 。
有人认为不应该对这种行为过度解读 , 毕竟在正常人看来 , 它实在太奇葩、太羞耻 。
围观的人们下意识地觉得 , 跟风的人一定是极少数 。
但或许 , 曾经大家争相垒水果塔、铆足劲折腾牛肉粒的时候 , 也以为参与其中的人只是少数 。
而这少数人薅羊毛 , 最后薅到了正常人的身上 。
03
当“跟风”变得越来越容易
凡是规则就必然有漏洞 。 有漏洞 , 自然也会出现利用漏洞的人 。占小便宜 , 本是为普通人所不耻的事 , 如今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却越来越有“正当性” 。
过去 , 羊毛党可能只是暗戳戳地、零星地薅点羊毛;
而如今 , 短视频削弱了他们的耻感 , 同时放大了来自他人的认同感 , 并收割到可观的流量 。
在这个短视频、社交平台主导大众消费的“种草”时代 , 成为网红爆款 , 就意味着真金白银 。
因为有热度 , 又因为这群人是理论上的“少数” , 商家对这种行为乐见其成 。
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类网红挑战往往热度不低
但网红的风一旦刮起来 , 就意味着不再受控 。
2年前 , 重庆一家书店凭借高颜值的装修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圣地” 。
短时间内在社交网络的巨量曝光 , 让这家书店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
当时的媒体将它的走红模式 , 视作中国实体书店转型的一个标杆 。
【水果|“17元吃海底捞”的风,越来越失控了】然而 , 随着这家网红书店的名气越来越来大 , 慕名前来的网友越来越多 , 导致店内的人流量爆棚 , 严重影响了店内的正常营业秩序 。
无奈之下商家不得不对书店进行限流 , 让市民排队进入 。
可即使是这样 , 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前来打卡的热情 。
这让那些真正想来看书、买书的顾客抱怨不已:
“就想安安静静地进去看个书 , 结果进去之后全都是拍照的人 , 吵吵嚷嚷让人根本静不下心来 。 ”
跟风与盲目是“网红经济”的一体两面 , 任何东西一旦被冠以网红的称号 , 就很难避免被过度消费 。
热情拥抱流量的红利 , 最终往往也难以逃过流量的反噬 。
来源:(牛芒侃天下)
【】网址:/a/bb/04243FY962021.html
标题:水果|“17元吃海底捞”的风,越来越失控了(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