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火井是人类历史上开凿的第一口天然气井,堪称世界之最。它的创建成功,乃是现代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前奏,在世界新能源利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插图
一、历史记载中的临邛火并关于临邛火井的史载,上起汉初,下迄明季,史不绝书。这为临邛火井的开凿、延续、发展提供了史证。为此,临邛火井的历史真面貌,应包涵两层意义:即狭义而言,仅指西汉时于临邛地区最早开凿的第一眼火井;就广义而言,则是自汉至明,“有盛有歇”,盛衰相继,此起彼伏,且井址分布临邛甚广的火井群。北周因地有火井置火井镇,隋朝升镇设火井县。四川井盐开发史上,人们在开凿地下西、气、油资源过程中,若一并凿成,大多以获得其中的一种(主要)资源命名为井名,又以一口并名取代一批井(群)名,并由井名演变成地名,然后,以井名置州、设置、立市,则是一种普通的现象。如,自流井(因地下西水自流出地面而得名),早是四川盐史上一眼著名的盐井,至明末天启年间,“自流古井,原数三百八十眼”(仍以第一口井命名),井名演变成地名,后来以自流井和贡井合称立市,产生了一座城市,即今四川自贡市。因此,从一口井发展到井群,然后演变成地名和城镇,均是以盐(或气)并名命名的。
文章插图
临邛地区总计开了多少火井,史实无明确的记载。但临邛火井开发自汉至明历时1700余年,可以断定,其火井数量是不少的。不然,火井怎能连续生产十七八个世纪?临邛火井实际上是一个井群的总称,在这个井群中,不仅有单纯的气井,也有气、水或油、气兼采的井;不仅有“高焰飞煽于天厘”压力较高的气井,也有直接于井口置锅煮盐的低压气井;不仅有井深“二三丈”的大口浅井,也有井深达“六十丈”更深的井;不仅有旧地“迄今不复燃”的废井,也有新地后开的新井。总之,并群广布于临邛地区,地理方位,主要分布在临邛城西南面濮水与火井江流域及蒲江东南一带。
文章插图
二、临邛火井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史上的地位中国是最早发现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开凿天然气井并将天然气新能源利用于工业生产,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而四川临邛地区凿井、采气、制盐,又是我国最早的地区,为此,临邛火井的创建和利用,在我国及世界新能源开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勃兴和发展,只是近百余年以来的事。但追溯既往我们聪明、勤劳的祖先,在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上,作出了极其光辉的成就。早在数千年以前,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发现了地下浅层天然气出露地面。但,地下天然气资源,通过凿井、开采及利用,却是我国最早。从零星地采集至凿井大量的开发,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新能源的重大突破。我国四川临邛第一批火井创建,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新能源的国家,比西方国家(如英国)利用天然气要早13个多世纪。
文章插图
据(晋)张华《博物志》卷九的记载:我们的先民们,将天然气用于制盐工业生产“执盆盖井上煮盐,得盐。“并且还懂得了“取井火煮”盐,比用“家火(即柴薪)煮之,得无几也”,更有发热量高,成盐率多的工业生产价值和经济价值。宋人刘攽《彭城集》卷一四写下了“火井煮盐收倍利,山田种竽劝深耕”的史诗。而西方某些国家的僧侣,则以天然气当成水不灭的“圣火”来朝拜,愚昧无知。总之,就世界范围而言,石油与天然气大规模的开发,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业等,乃是现代社会。临邛火井的开凿和利用,则是现代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先声。
文章插图
三、关于临邛火井的建成的年代临邛火井创建不是偶然的,而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秦灭巴蜀后,为开发巴蜀,首先是开发了川西地区,并逐渐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且与郫县、临邛等连成的经济发展地带。水利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兴建,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繁荣均为全川之冠。秦至汉初,临邛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西汉初盐井(气井)的开凿,莫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大量的财源。
- 智人|沂水跋山旧石器遗址,为何会改写东亚现代人类起源史
- 遗迹|距今约9000年 约旦发掘出一处人类仪式遗迹
- 石制品|山东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或将改写现代人类起源史!
- 首都|约旦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人类仪式遗迹,绘有“沙漠风筝”等图案
- 人物形象|约旦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人类仪式遗迹
- 新华社发|约旦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人类仪式遗迹
- 风筝|(科技)约旦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人类仪式遗迹
-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呈现人类文明交流新盛景
- 雕塑|那些蓝色的粘土花儿像不像人类的悲伤与脆弱?
- 盛景|呈现人类文明交流新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