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特写:花样消费券拼出“消费购物节”

  新华社南京3月27日电 26日 , 农历三月初三 , 中国传统里的春游之日 , 消费券话题在网络上的热度再度高涨 , 网友们在议论着广西发螺蛳粉消费券 。

  美食与春光交织在一起 , 激发了许多人的憧憬 。 引得广西网友纷纷去翻支付宝领券 , 区外的网友则表示 , 要去看订单里的螺蛳粉有没有发货 。

  更有网友脑洞大开:以此类推 , 广东能发个早茶消费券 , 陕西发个羊肉泡馍消费券 , 河北发个驴肉火烧消费券

  同样热闹的景象 , 发生在10多天前 。 3月15日凌晨 , 南京市开始发放3.18亿元消费券 , 市民们熬夜摇券抢红包 。 成为复工复产时期 , 少有的活跃景象 。

  早得到的消息的网友惊呼:高能预警:前方有红包雨!;摇到面额小的自嘲:苍蝇再小也是肉!抢不到的 , 也不忘发一句感慨:我乃不中之子!

  提振消费已经是一件紧迫的事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1-2月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 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 , 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 , 家电下降30% 。

  于是 , 从浙江到重庆 , 从辽宁到广西 , 全国已有多个省市 , 开始发放消费券 , 个别省份甚至提出支持每周2.5天休息日 。 不仅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发放了补贴性质的消费券 , 各大企业也趁机推出各种打折优惠券 。

  电商巨头苏宁发放5亿全民消费券 , 连锁超市苏果推出亿元消费券大放送安心消费节 , 外卖品牌美团联合多个城市每天发出数万元美食优惠券

  餐饮券、体育券、信息券、超市券、乡村旅游券通过电子券形式推出的消费券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 , 一个遍布全国的消费购物节正在启幕 。 不少网友表达了积极的消费意愿 , 因为与双十一烧脑的折扣相比 , 这次优惠的来得更直接 。

  摇券、晒券、转券、评券花样消费券催生了网络花式玩法 , 构成了5G时代消费券的新打开方式 。 如果说 , 十多年前人们对消费券的作用仍有疑虑的话 , 现在人们更能接受这样的消费刺激方式 。 甚至有专家建议 , 为了让消费券更物尽其用 , 是不是可以允许转让一次?

  优惠是为了让消费重新起步 。 最近 , 到体育馆健身的人多了起来 , 收银员会热心提醒顾客:把券凑一起用更划算 。 到餐馆掏出手机结账 , 服务员会热心地给你介绍折扣方案 。 就连去银行 , 都可能有柜员提醒你:抓紧完成利率LPR转换 , 可以抽现金奖励

  企业消费券效果初显 , 有数据显示 , 3月15-23日 , 苏宁超市鸡胸肉、牛肉、酒水、休闲零食等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100%以上 。 疫情缓解 , 被抑制的购物意愿正得到释放 。 苏宁超市相关负责人说 。

新华网■特写:花样消费券拼出“消费购物节”。  与线上形成对比的是 , 线下消费增长仍在缓慢爬坡 。 部分地区餐饮、旅游、图书等现场消费还没有明显的上升 。 有分析认为 , 疫情之后宅经济的市场份额将更加稳固 。

新华网■特写:花样消费券拼出“消费购物节”。  上个周末 , 在南京等地的郊区 , 农家乐已陆续恢复营业 。 从农村到城市 , 从政府部门到商家 , 刺激消费的努力在不断升级 。 需求的复苏才能刺激生产生活的恢复 , 正如网友所言:我们需要再来一个双十一 , 我们更希望早日摘下口罩走出家门 。 (采写采访人员:杨绍功、赵久龙、朱程、孙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