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二 )


文章插图
皇帝派使者(一般由宗正官的夫人充任)、媒人,由仆役们挑或担着酒、肉、粮等彩礼,来到皇后家迎亲。媒人先进门,谒见皇后,并向皇后敬酒。然后向皇后的父母、族人依次敬酒。礼毕,媒人行再拜礼,宣读皇帝诏书,将带来的诸般品物缴纳给皇后家。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宗正夫人向皇后行四拜礼后,敦请皇后出门上车回宫。皇后向父母、伯叔、兄等尊长辞别,各行四拜礼;对族中其他长者,行两拜礼。皇后上车前,父母都要戒勉皇后,到夫家后要孝顺公婆,善待丈夫。嘱咐完毕,皇后登车。车辆启动,皇后的父母、叔伯、兄等尊长们饮酒如初。来自教坊的乐人们遮住道路,向皇后说一些赞美祝福的话语,同时乞求“打赏”。皇后的族人向他们行拜礼,敬酒。这些乐人们散开,至路边吃喝。皇后乘坐的婚车才缓缓前行。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快到宫门时,早已在此等候的宰相宣读皇帝的敕命:赐皇后和所有送婚者饮酒。宗正官率皇族在此依序列队,欢迎皇后,并向她行再拜礼。皇后的乘车停在便殿旁,宗正夫人请皇后下车,宗正夫人率人携带银罂、捧滕等物件,跟随皇后在黄道(黄沙或黄色毯毡铺成)上行走。皇后前面有一妇人,捧镜倒行;后面有一人张开羔裘,做出披覆在皇后身上的姿势。前有一随侍将马鞍放在路上,皇后跨过马鞍,取“平安”的寓意。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在众人陪同下,皇后来到神主室,向历代先帝、先后神主行三拜礼。然后,再向公、婆的御容行拜礼,敬献酒肴。皇室事先从皇族中选一名多子多孙的妇人,向皇后行再拜礼,将罂、滕等物授予皇后。皇后又向各位先帝的御容行拜礼。礼官以神的名义,将袭衣、珠玉、佩饰等赐给皇后。皇后拜受,穿戴在身上。此时,送亲者、迎亲者皆被赏赐酒肉,大快朵颐。皇后坐于别殿,皇帝在御座就座。从皇族中选一年高德重者,坐在室内最尊贵的位置上,主持婚礼。皇后家族的族长向皇帝上奏送皇后之词。奏毕,跪呼:“圣躬万福。”主婚人与媒人向皇后的族人敬酒三巡,礼官命送亲者行再拜礼,婚宴至此结束。皇帝、皇后入洞房就寝。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第二天,皇帝起床,先去拜见先帝御容。返回后上殿,大宴皇族、后族及众大臣。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观赏百戏等表演。兴致浓时,众人纷纷下殿,骑马游戏为乐。第三天,皇帝赏赐送亲者及皇后的族人,并设宴款待。酒过五行,送亲者先告辞离开。皇族向后族进献礼物,后族也向主婚的尊长恭献礼物,然后辞别离宫。至此,皇帝纳后婚礼结束。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辽建国前,其丧葬风俗与周边的奚、靺鞨等民族大致相同,带有浓郁的原始色彩:父母去世,子女不宜哭,否则会被视为怯懦;死者遗体被运载到深山里,放在大木上,任日晒风吹、野兽啃噬。三年后,子女前往该处,收拾其骨骸焚烧,同时浇酒至地,祝祷说:“夏时向阳食,冬时向阴食,使我射猎,猪鹿多得”。这就是早期契丹族所谓“风葬”习俗。辽太祖任用汉族士人,参照汉族礼俗制定婚丧诸礼后,契丹丧葬风俗有所改变,如仿效汉族实行土葬。不过,一些原始丧俗,如殉葬,仍有传承。辽太祖逝世后,皇后述律氏自断手腕,置于太祖陵内,取殉葬之意。辽景宗去世后,辽人以他生前宠幸的近侍朗、挞鲁殉葬。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辽圣宗时,契丹汉化程度渐深。因此,他去世后,丧葬礼仪已与汉族礼俗非常接近了。辽兴宗在放置棺柩的菆塗殿中哭泣。晚上四鼓后,皇帝率群臣到灵前祭奠。然后将灵柩从殿西北门抬出,前往祭所。到祭所后,太巫做法事,除灾祈福。皇族、外戚、大臣要依次致祭。祭祀时,要将先帝生前穿戴、使用的衣物、弓矢、鞍勒等全部焚烧,以便先帝在另一个世界可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