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留遗产,母亲远走异国,姐姐失联31年,他一生有亲人无亲情( 五 )


母亲从来都不会为我争取些什么,当然也不会为我留下些什么。她始终认为一个“儿子”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一向享有较高的地位,“教育权”和“财产权”都受到家庭的保障,所以不需要为我争取权益。包括我姐姐也这样认为,她在《我看苏青》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在家里,尽管满眼看到的是银钱进出,也不是我的,将来也不一定轮得到我”。
姐姐的暗喻让我的心情无比尴尬,其实父亲的“金山银山”将来也不一定轮得到我。就算轮到我的时候,也仅有那间14平米小屋了。足以证明,穷富是没有世袭的。
实际上姐姐去世的那一年,我的人生来日苦短,已经不那么缺钱了。所以姐姐把身后的一切留给她真挚的朋友,是对的。
而母亲1957去世的时候,那一年正是国内气氛鬼魅的当口。我感激她没将那一箱价值不菲的古董寄给我,才让我度过了小心谨慎的煎熬岁月。
想来我的一生虽平凡,却也是极之可贵。个人命运永远与国家命运连结在一起,时代滚滚向前,多少人正是死于不平凡。而我却活过了抗战、活过了内战、活过了建国后的新社会再到改革开放,这是多么天大的幸运奇迹。你要想我这个“资本少爷”能幸存下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我有那么厉害的家族历史背景,还有一位远在美国的作家姐姐。照说我应该是个首当其冲的“老运动员”,但最后我相安无事地走出了政治阴霾。
我并不是一个不善抱怨的人,但因为目睹了太多的人间沧桑,国家沧桑,昔日的家长里短已不值得我抱怨。相反我的姐姐,她不是一个能做到与岁月握手言和的人。母亲最后想见的人是她,但据说她连一张机票钱都没,最后只寄去了一张一百元钞票。
那一张机票钱,相信姐姐是能够凑上的。但也许就是那一刻,她暴露出了对我母亲的怨气。
母子一场,我真替母亲感到唏嘘,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去。
但很可惜,可惜什么呢?可惜这辈子不是女儿。
文 | 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