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庄子》更早诞生的中国寓言《诗经》的这个故事究竟说了什么( 二 )

比《庄子》更早诞生的中国寓言《诗经》的这个故事究竟说了什么
 比《庄子》更早诞生的中国寓言《诗经》的这个故事究竟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以上的各种观点中,第四、第六和第七种观点具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认定《行露》诗中陷入争讼的双方当事人里边儿有一方另有婚约。这应该是根据诗歌的次章和第三章中反复吟唱的“谁谓女无家”而做出的推论。但这种推论的基础恐怕不太牢靠。因为被诉的一方在解释自己拒绝完婚的理由时指责对方“家室不足”。按照汉儒郑玄的解释,“家室不足”是说对方“媒妁之言不合,六礼之来强委之”,也就是没有认真履行成婚必须的礼仪程序。照此反推,上文的“谁谓女无家”不该是指已经组建过家庭,而是指想成家却不以其道。《行露》中的女子实际上是因为不满男方在婚礼仪程上的草率从事而拒绝履行婚约。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首章的兴象中提取旁证。《左传·襄公七年》曾这样提到过《行露》的首章: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将立之。辞曰:“《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又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无忌不才,让,其可乎?”——《左传·襄公七年传》根据上述记载,公元前566年,主政晋国的中军元帅韩厥准备退休了。他原本计划将卿位传于长子韩无忌。可是韩无忌身有痼疾,不克胜任,于是向父亲请辞。他在剖白心声时引用了《行露》首章的这两句诗:“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对这件事儿(指继承卿位)难道我不是朝思暮想吗?怎奈道路之上,露水太多,濡湿衣衫啊!”对韩无忌来说,阻止他一偿宿愿的“露水”是身体的痼疾,而对《行露》中的女子来说,让她犯难的“露水”是夫家的无礼。只是,夫家对婚礼的简慢,外人从表面上是不容易看出来的。他们中的多数只看到两家已有婚约而女方却拒绝完婚。这样一来,对簿公堂的时候,女方在舆论上已经先行陷入了不利的地位。她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澄清事实,剖白自己的委屈呢?
 比《庄子》更早诞生的中国寓言《诗经》的这个故事究竟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参考文献:孔颖达《毛诗正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THE END —文字|晋公子排版|奶油小肚肚图片|网络
 比《庄子》更早诞生的中国寓言《诗经》的这个故事究竟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