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唐玉器( 二 )


其变化之大就如同一个重病人作彻底的脱胎换骨式的治疗一样,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焕发了青春。
浅谈隋唐玉器
文章插图
唐代 莲瓣纹玉镯
唐代玉器的品种式样几乎是全新的。
即使名称仍如前期,但形式也是各不相同,作用也较单纯,多数与实用和佩戴有关。
汉魏时期曾有回光返照的礼器和盛极一时的葬玉几已消失。所见者主要有作佩饰用的玉簪 (或玉簪头)、玉梳(或玉梳背)、玉镯、玉带板、玉人神仙佛以及作实用的玉杯等实用器具。
玉簪自新石器时期出现就一直不断,但隋代以前皆为单股形,自唐代始,除隋代始见的双股钗和最早出现的单股钗仍制作使用外,又新出现一种簪头部分为玉制、宽薄片状、簪身为金银质的复合式簪。
这类簪因年代久远,古今所见多只剩簪头.而金银等金属簪身多已脱落无存。玉梳始见于殷商,此后各代每有所见,唯早期多呈圆首圭形或长方形。
3,数量突增的唐代玉带饰与玉实用器皿
唐代出土玉带上的革层即皮质带已腐朽无存,今所见均为玉带上嵌缀的带板,数量相当可观,仅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一处窖藏中就发现数套。
从当时玉带板制品看,在一条玉带之上,带板确有大小件数之别和纹饰的不同,最多者达15件套,形式有扁平状的正或长方形、半月形和圆首圭形三种。
器上纹饰有龙纹、花果纹、动物纹、人物纹等。在人物纹中又以所谓“胡人纹”最多。其带板多以背面的若干对隧孔供与革程结扎用,亦见用铆钉通过正背对穿孔直接与皮带钉插加固。
浅谈隋唐玉器
文章插图
唐代 云纹玉杯
唐代玉质实用器皿,见者除玉杯外,尚有玉勺、玉盘、玉盒和玉罐等。其中以玉杯最多且形式新颖多变,见者有莲花式、云形、椭圆形、瓜果形等。
浅谈隋唐玉器
文章插图
唐代 胡人戏狮纹玉佩
4,唐代玉器中的人神仙佛形象
唐代玉器中的人神仙佛及纹饰也进入全新的发展和变化期,其形式之多为前所未见,计有宽衣博袖的文人士大夫、头戴乌纱帽的官吏、衣着华丽美妙的仙女、长髯无冠的老人或道士,与汉族人形殊别的所谓”胡人”和具浓厚佛教色彩的飞天等。
其中以唐代独有的”胡人”最引人注目。其形态具有动感,作无冠卷发,深目高鼻,穿紧身窄袖长衣,足着长筒靴,或翩跹起舞.或手执珍奇异宝作跪地敬献状,或弹击各式乐器状,或玩耍动物和戏演杂技状。
它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西域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唐代玉器上的动物造型也突然增多。
除传统的龙、凤、螭外,更有一些写实性很强并具某种吉祥寓意和为推崇伦理道德服务的动物出现。狮子、骆驼、鹿、象、鹤、雁、鸳鸯、孔雀,绶带鸟等。其中狮子、孔雀两种动物为玉器中首次出现,鹤、雁等鸟形为成对相向展翅飞翔态。
浅谈隋唐玉器
文章插图
唐代 花卉纹玉梳背
5,玉器上首次出现的植物纹图
唐代玉器上的植物纹图,为首次以写实而又具体的形式在玉器上展现,并与上述的动物纹图相似,具有某种含义。
常见的有蔓草、缠枝莲、牡丹、石榴和葡萄等花果。他们或单独组纹饰器,或与其他动物复合组图。
唐代花果植物在玉器上首次出现是当时玉器的创举,为其后玉器纹式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自然景物纹图而载入玉器发展史册。
唐代玉器的制作和刻纹的表现手法在局部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
其中以整体图案引起 (又称挖地或剔地阳纹) 再在其上加阴线,局部细纹法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