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DCT·CVT」与AT变速箱特点解析:每种都有价值( 二 )


所以法系汽车没有实际应用双离合变速箱 , 反而是德国人拿去申请了专利 , 试制了一批卡车后也是销声匿迹了 。 直到1980年代保时捷用于赛车 , 进入21世纪后的大众汽车进行了“试验” , 不过干式机型至今还是问题不断 , 好在大众汽车打造了一批“精德”的媚族 , 所以工业垃圾仍旧能够被认可 。
「AMT·DCT·CVT」与AT变速箱特点解析:每种都有价值文章插图
重点:双·湿式多片式离合器(湿式双离合)有比AT更大的潜力!
因为这种离合器通过变速箱油进行了润滑和温控 , 运行状态就像是液力变矩器的泵轮涡轮刚性结合;也就是说ATF油液的加入实现了磨损可控 , 多片式结构可以承受非常大的输入扭矩——说白了湿式双离合就是取消液力传动的“湿式变矩器”而已 。
那么在离合器磨损可控的前提下 , 通过高效率的半联动当然也可以实现平稳的起步;所以是事实双离合变速箱也是可以很优秀的 , 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插电混动汽车上 , 这种无需考虑传动损耗的机型要比AT的适应性更强 , 那么这三种机器应当如何排名呢?
「AMT·DCT·CVT」与AT变速箱特点解析:每种都有价值文章插图
传统观念的排名应为AT>DCT>AMT(干式双离合不讨论) , 但从各大品牌规划停产燃油汽车 , 全面转型插电混动、增程电动和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反向为参考 , 排名必然如下 。

  1. DCT
  2. AMT
  3. AT
湿式双离合会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发力 , AMT则适合使用低成本低速电机的客车与货车 , AT最终怕是只会剩下一些情怀车型才会使用了 。 也许这是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结果 , 但如果专注行业发展分析总是能够认同的 。
「AMT·DCT·CVT」与AT变速箱特点解析:每种都有价值文章插图
无级变速器优缺点简述四类自动变速箱最没有价值与潜力的就是CVT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的释义应当是连续可变传输 , 概念为没有固定速比的前进挡 , 比如1/2/3/4/5/6挡;在设定的传动比范围内 , 这种机型会有无数个前进挡 , 所以也才叫做无级变速器 。
实现这种换挡原理的基础是「滚动摩擦」的传动方式 , 以主动锥轮替代动力齿轮 , 推动钢带或钢链使从动锥轮转动 , 从动轮会将动力输出到车轮 。
「AMT·DCT·CVT」与AT变速箱特点解析:每种都有价值文章插图
任何物体的滚动摩擦都存在磨损问题 , 滑动摩擦的磨损程度更大;所以无级变速器最大的问题就是磨损不可控 , 同时因摩擦系数较低而无法承受发动机输入的大扭矩 , 说白了就是不能用大排量的发动机 。
然而用小排量发动机也会让很多低品质的CVT , 以不足十万公里的里程磨损到“打滑丢转” , 动力明显变差油耗也会升高;最终到严重打滑而无法正常驾驶后 , 这种机器就要更换总成了 。 同时因低温冷启动时的变速箱油流动性很差 , 所以启动后还要等待加热油液后才允许升档 , 时间可以在1-10分钟内 , 用车体验也是比较差的 。
「AMT·DCT·CVT」与AT变速箱特点解析:每种都有价值文章插图
总结:CVT被发明只是因为制造成本低 , 所以踏板摩托都用这种机型;然而在汽车领域中的CVT选项总会重合湿式双离合、AT或者AMT , 对比之后则显得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
剩余的选项中AT的多个知名品牌都存在换挡顿挫的突出问题 , 主要优势就是变矩器的耐用性;湿式双离合做到了相当的水平 , 未来以混动汽车过渡的阶段会成为主力 。 至于AMT已经被乘用车用户盲目否定 , 如果用于入门车辆总比无级变速器更理想 。
「AMT·DCT·CVT」与AT变速箱特点解析:每种都有价值文章插图